解讀1964年耶穌受難日北半球最強大地震台中馬桶不通

[摘要]1964年的耶穌受難日,阿拉斯加南部發生瞭裡氏9.2級的強烈地震,這次地震使得科學傢對板塊構造運動有瞭新的認識,並發現海底滑坡的威脅最大。

巨大的滑坡導致周圍的村莊被摧毀

騰訊科學訊(羅輯/編譯)據國外媒體報道,1964年,阿拉斯加南部地區發生一場裡氏9.2級的強烈地震,這也是北台中通馬桶價錢半球發生的最大規模地震,幸好該地區的人口密度很低,死亡人數不到200人,地震發生的時間為阿拉斯加標準時間下午5:36分,這一天正好是耶穌受難日。當地震來襲時,許多傢庭都在忙著準備晚餐,那天晚上,安克雷奇的地面都裂開瞭,巨大的裂縫將路人吞沒,引發的海嘯也在隨後襲擊瞭沿海的村莊,有的地區發生瞭漏油起火等事件。那場地震的幸存者回憶,這是一個陰森恐怖的夜晚,火光、海嘯、地震台中抽化糞池、房屋倒塌使得這片地區陷入瞭恐慌。

裡氏9.2級的強震改變瞭當地的構造,沿海的港口、公路和鐵路都遭到破壞,林登 約翰遜總統要求科學傢對這場地震進行綜合性的科學考察。美國地質調查局的地球物理學傢羅斯 斯坦認為這場地震改變瞭我們對板塊構造的認識,在20世紀60年代,地質學傢認為垂直的斷層為大陸界,比如加州邊緣的聖安地列斯斷層。加州理工學院地震實驗室負責人弗蘭克 普雷斯在1965年發現,垂直斷層引發瞭阿拉斯加大地震,他在1965年5月15日的地球物理研究雜志上公佈瞭這一模型,但一個月後,美國地質調查局的地質學傢喬治認為他是錯的。

喬治從1953年開始研究阿拉斯加的地質構造,他的調查結果解決瞭板塊構造之謎,即大洋板塊與大陸板塊發生碰撞後會產生俯沖帶,並沉入地幔結構中,在1964年大地震之前,地球板塊的研究工作還沒有一個統一的理論,而阿拉斯加大地震讓人們第一次認識到這樣的區域是發生大地震的危險區。1964年時地質學傢認為太平洋板塊處於逆時針旋轉的移動中,這樣就不會有新的海底火山山脊出現,但是該模型並沒有解釋板塊邊緣出現的傾斜平面,在阿拉斯加南部,太平洋板塊俯沖到北美板塊的下方,下滑瞭大約9米,這一情況也獲得瞭地震儀的證實。

這次地震也證明瞭一個新情況,即俯沖帶上的地震與海嘯之間聯系更加緊密,海底地震發生時可產生強大的能量推動海流,並轉換為巨大的海浪,科學傢還發現海底滑坡引發的地震最為可怕,在某些情況下,能量波可在地震結束前橫掃海岸邊上的村莊。
arrow
arrow

    llh715zz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