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富平:粉壟玉米每畝增產超190公斤

人民網北京9月29日電(記者趙永新) 秋收時節,從陝西省富平縣再傳捷報:該縣曹村鎮採用粉壟技術耕作的玉米平均每畝增收193.87 公斤,增幅達34.89%。

粉壟技術是由廣西農科院韋本輝團隊發明的耕作新技術。針對拖拉機耕作難以實現深耕深鬆和長期過量使用水肥、農藥導致的土壤板結、環境污染等突出問題,韋本輝研究團隊經過多年攻關,發明瞭粉壟耕作技術,並與廣西五豐機械公司聯合研制出實施該技術的新農業機械——粉壟機。粉壟機用螺旋形鑽頭取代犁頭,耕作時鑽頭垂直入土、高速旋磨、均勻碎土,耕作深度可達50厘米,比拖拉機耕作加深一倍以上。

富平粉壟示范項目始於2015年10月,粉壟機在該縣曹村鎮耕作180畝農田,耕作深度為35厘米左右﹔對照土地為傳統旋耕耕作,深度約18厘米。當年10月20日播種小麥,粉壟區與對照區的施肥水平、田間管理措施一致,均按當地生產水平進行管理。今年6月5日,來自中國科學院、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甘肅省農業科學院、陝西渭南市農業局等單位的相關專傢進行現場測產驗收,結果表明:首次應用粉壟農業技術種植的小麥畝產527.26公斤,比同一塊地同等條件管理、採用傳統耕作方法的小麥每畝增產121.37公斤,增幅達29.9%。

小麥收獲後夏播玉米,品種為“聯創808”﹔粉壟區和對照區採取同樣的管理方法。

9月22日至23日,以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宋鬆泉研究員為組長、由中國農科院、甘肅農科院等單位專傢組成的驗收小組,對富平縣曹村鎮的粉壟玉米項目進行現場測產。結果表明,粉壟後第二茬種植的玉米平均畝產750.53公斤,對照區玉米平均畝產556.66公斤﹔粉壟區比對照區每畝增收193.87 公斤,增幅達34.89%。

宋鬆泉研究員表示,加上之前測產的小麥,粉壟後一年兩季每畝可增收315公斤。在不增加水肥的情況下實現這樣的增產幅度,非常令人振奮。這說明粉壟技術的確是一項重大發明,對於改善土壤生態、增加糧食產量、提高農業效益意義重大。

據粉壟技術主要創始人韋本輝研究員介紹, 9年來粉壟技術已在全國21個省(自治區)的20多種作物上應用示范,增產幅度最低為10%,最高超過30%,比較效益提高15%以上。“多年實踐表明,粉壟技術不受生態區域、作物種類和種植時間限制,可廣泛應用於各地各種農作物。該技術不但增產效果非常顯著,而且有利於保持水土、修復土壤環境修復,堪稱綠色、高效、可持續的革命性農業新技術,得到包括袁隆平、山侖等10多位院士的肯定。”

台中馬桶不通

2015年10月,粉壟機械在陝西省富平縣粉壟耕作40厘米左右,之後種植小麥。



粉壟區和對照區的小麥長勢。



2016年6月5日,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宋鬆泉研究員(左三)、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農學院張保軍教授(左二)、渭南市農業局總農藝師、呂鵬(左一),對陝西省富平縣曹村鎮180畝連片粉壟種植的小麥進行現場測產驗收。



粉壟區和對照區的玉米長勢。左一為富平縣曹村台中通馬桶價錢鎮村支書,右一為韋本輝研究員。



2016年9月23日,宋鬆泉研究員(右二)在現場宣讀測產結果。

(責編:洪芳芳(實習生)、趙竹青)


長征五號運載火箭運抵海南文昌 將於11月首飛

9月1日,我國最大推力運載火箭長征五號安全運抵海南文昌清瀾港。火箭完成一系列裝台中通馬桶推薦配和測試工作後,將於11月擇機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實施首次發射任務。【詳細】

中科院為海外青年學者回國創新發展鋪路搭橋127名中科院“百人計劃”入選者及“青年千人計劃”入選者,以及來自美國、英國、德國、澳大利亞和日本等國傢的100餘位海外優秀青年學者和中科院海外評審專傢代表近日齊聚北京,交流瞭解國內科研領域最新情況。【詳細】
arrow
arrow

    llh715zz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